查看原文
其他

专家观点 | 王建生:环境健康风险管理制度设计

王建生 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 2021-04-15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CCAPP2020年第4期学术沙龙

“空气质量、环境政策与健康影响” 视频回顾



在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CCAPP)和能源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空气质量、环境政策与健康影响”在线沙龙活动中,生态环境部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王建生研究员作了“环境健康风险管理制度设计”的主题发言。开展环境健康风险管理工作是建设“健康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仍有相当一部分人生活在高健康风险污染源周边,人民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推进环境健康风险管理制度建设紧迫性凸显。



01





生态环保系统的环境与健康管理工作依然薄弱

2005年以来,为有效推进环境与健康管理工作,我国生态环保部门在制度设计、工作落地和资料收集方面均做了大量努力,环境与健康管理工作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诸多问题,例如制度建设滞后、国家和地方工作进展失衡、基础能力依旧薄弱、认识与定位尚不清晰等。因此,“十四五”期间相关谋划对推动环境与健康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02





“十四五”期间推进环境与健康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

“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系统的环境与健康管理工作总体思路是以环境健康风险管理为核心,推动环境与健康工作全面融入生态环境管理政策,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工作重点:

一是发挥环境与健康工作对环境管理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管理科学化、精准化水平。

二是将保障公众健康理念融入环境政策,为后污染攻坚时代提供政策储备。

三是发挥环境与健康工作在生态价值转换中的核心推动力作用,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助力经济发展。

03





“十四五”期间环境与健康管理工作的策略及路径

在整体策略方面,以制度建设为切入点,在做好基础调查、科学研究、能力建设以及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健康风险管理体系。

图1:生态环保系统环境与健康管理工作整体策略

(摘自演讲者讲义)

在行动的实施与落实方面,环境健康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防控和风险交流四个部分(图2):

图2:环境健康风险管理主要内容

(摘自演讲者讲义)


风险识别:


  • 以环境健康风险为重要依据识别环境管理重点。以环境健康风险为评价指标,识别环境管理的重点区域(流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环境介质、重点环境污染物等。

  • 以保障公众健康为考量设置环境监测点位和监测指标。以防范健康风险为目的,根据区域内环境污染分布状况和排放污染物情况,确定特征污染物,围绕居民的生活模式合理设置监测点和差别化的环境监测项目。

  • 针对公众关切的环境与健康问题开展调查。对历史上或当前存在严重环境污染的区域,开展针对性的环境流行病学调查。


风险评估:


  • 建立高环境健康风险污染物名录和高环境健康风险企业清单。将高健康风险行业作为优先管控对象,制定发布针对行业的高健康风险污染物名录;强化建设项目和现有企业环境风险评估与监管,对风险企业提出相关对策、开展影响后评估。


风险防控:


  • 建立基于健康基准的环境标准制定修订管理机制。以保障公众健康为基本原则,在同时兼顾健康和生态风险的条件下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如制定“空气质量健康指数(AQHI)”;结合区域环境污染源的分布和生产情况,以人群健康风险控制为约束条件确定污染物排放标准。

  • 完善排污许可制。以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结果作为排污许可行业选择、许可污染物确定、许可排污量确定等关键环节的重要依据。

  • 编制环境健康风险排查及应急预案。针对潜在环境健康风险开展排查,并将突发环境与健康事件应对纳入环境应急体系。

  • 以健康风险为重要约束条件进行环境功能区划分管理。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城镇和产业布局,引导人口分布到合适居住的区域。

  • 将健康收益纳入环境绩效考核与评估。把健康收益作为环境污染政策效果评估的重要考虑内容,以健康收益作为环境污染治理优先权的重要条件。


风险交流:


  • 积极引导全社会参与应对环境与健康问题。督促和鼓励企业履行环保责任、参与公益事业。

  • 重视新闻媒体在环境健康风险沟通交流及相关知识普及方面的作用。

  • 提升居民的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是“十四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总结与展望环境与健康管理工作,开展环境健康风险管理制度设计,有助于推动全面小康的建成,促进“健康中国”与“美丽中国”的协同推进。


END


【CCAPP秘书处根据会议速记与演讲者讲义整理】

【图片来源:嘉宾演讲稿及网络】



专家简介


王建生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研究员



往期回顾





专家观点 | 朱彤:PM2.5和O3污染协同控制的健康影响研究——趋势、挑战和机遇







经验分享 | 为何需定期评估空气质量标准?—— 细品美国空气质量标准的制修订过程







专家观点 | 王宗爽:中国空气质量标准评估及“十四五”标准体系建设建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